贺龙故里洪家关简介

陈佐 阅读:2954 2014-08-28 07:50:21 评论:0

洪家关,是洪家关白族乡的治所,位于桑植县城北十三公里处,是古代重要军事要塞。它因是贺龙元帅的故乡而闻名于世。
  早在宋代,这里就已成为重要的军事关隘。当时朝廷对边远地区鞭长莫及,便采用“以土治土”的羁縻政 策。宋太祖开宝四年(971),朝廷在桑植内半县就先后建立了“柿溪”和“荒溪”两个土司宜抚司。同时,为弹压边境,抑制土苗,又设立了慈姑州六关,即洪 家关、桐油关、鸡翅关、翊支关、黑崇关、野牛关。当时洪家关为六关之酋,驻有重兵把守,后来,军事作用消失,逐步形成商贸集镇。
  
   洪家关是明朝以后的称呼,此前名洪峡关,因其南北为红壤低山,东西为似峡的河谷,雨后则红浪滚滚,故而得名。清朝以前,该地属冯姓所有,冯姓曾为此地望 族,至今周围还保留有冯姓所属的地名,如冯家坪、冯家峪、冯坞、冯家包等。至清时,改称“洪家关”,沿袭至今。现这里主要住有贺、韦、谷、钟、刘等姓,近 千户。
  
  洪家关地形奇特,南北高山壁立,东西一马平川。大山下的陈家山、青龙山、赵家山、鹿子台、台包五条小山脉,蜿蜒如游龙,从东、南、西、北及东北五个不同方位向中央伸展而来,故阴阳先生称洪家关为“五龙捧圣”之宝地。而坪中的马颈塔即今贺龙纪念馆馆址更为奇特。它四周环水,占地十四余亩,形似一个硕大的葫芦,只有东面有一条宽不足两米、长约十余米的带状土路与外界相连,登高眺望,恰似一根金线拴若一个大葫芦,故称它为“金线吊葫芦”。 而百姓则因其地势平坦,与外界联结部位形似马脖子,而称之为“马颈塔”。洪家关地势雄伟险要,东面的鱼鳞寨、西面的得胜寨、北面的马腹寨均高百仞,鼎足相 立,将洪家关紧紧环抱在中央,而天鹤关高人云端,像一卫士扼守南方。这天然构成的军事屏障,使洪家关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洪家关,群山壮观,而流水更加秀丽。发源于木峡的玉泉河,晴天,水清似玉雨天,水略灰白,冬暖夏凉,自东北流经洪家关。四墩三跨的瓦屋桥,即贺龙桥, 古香古色,横跨其上。桥下百伍之内,连续汇合两条溪水:一是从东面二虎坪下泻的鱼鳞溪,因出自红土层,雨后水呈粉红色;二是由南面韦家峪流出的天龙溪,因 出自黄土层,雨后水色如黄浆。三水穿镇而过,雨后,白、红、黄三色一目了然,人们戏称为“三龙戏水”。它们在很长一段河床中,竞相奔流,随波逐浪,向西至 六公里外的回龙寺注人醴水
  
   洪家关由于地理条件优越,自明洪武起,这里就逐渐形成农贸市场,白族叫“赶场”,到清代,已有固定的场期,即农历逢一、四、七的九天。每逢场期,附近乡 民就将自产的各种土特产拿来交易。“赶场”这天,人特多,少则数千,多则逾万。二十世纪初,这里已是全县十大市场之一。商业的发展,带动文教卫生事业也相 应的发展起来。继而,这里使由军事重地,逐步变成农村基层政权的所在地。1928年,贺龙回桑植,相继建立湘鄂西和湘鄂川黔**根据地,洪家关成了**根 据地的核心。从1928年至1935年间,洪家关曾是国民党玉泉乡乡公所和共产党领导的区苏维埃政府交替并存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后,这里一直是区乡治所, 如今,这里建有“**烈士纪念塔”、贺龙旧居和纪念馆、贺龙中学和完全小学、鱼鳞溪口百龙桥和天龙溪口圆拱桥、玉泉河上太平桥、盘山公路,以及鳞次柿比的 商店、医院、银行等,使洪家关古镇又焕发了青春。

本文 陈佐博客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www.chenzuo.cn/post/292.html

标签:桑植新闻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关注我们

支持博客公益捐赠